风雨历程
首页>风雨历程>正文
文献档案中西安交大医学的百年传承

2017年是西安交大医学部医学教育八十年、抗战迁陕八十年,但从我们在编纂西安交大二附院院志的过程中,接触到的许多历史档案和相关文献都表明,交大医学教育是国家教育部1912年首创、中国人自己砥砺躬行的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源头,已有百年传承了。也是抗战迁陕,奠基西北现代医学教育、引领西北现代医学发展主力军。因此,我们想从以下个方面正本清源,细解档案文献中西安交大医学的发展脉络。

一、廓清源头 发展传承关系十分清晰

众所周知,成立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创办的从事高等西医教育的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合并和校名更迭,上世纪30年代时已发展为国内外著名的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其附属医院原名附属诊察所,是中国首家国立大学附属医院。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大学医学院被迫中断了在北平的发展,奉教育部命令西迁陕西,历经时代变迁,筚路蓝缕,再启医林,先后更名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1937.10—1938.4)、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8.4—1939.8)、国立西北医学院(1939.8——1946.8)、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1946.8—1950.4)、西北医学院(1950.4—1956.9)、西安医学院(1956.9—1985.6)、西安医科大学(1985.6—2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医学中心(2000.4—至今)。其发展轨迹一脉相承,十分清晰。

二、奉部令内迁  始终未曾与其他机构混编

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军摧毁破坏平津地区教育机构的战争行为,为应对日寇灭绝中华文化的战略企图,国民政府也把保护抢救中国教育机构和文化精英放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193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规定:“一、政府为使抗战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致无处效力,各校师生不致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国家需要起见,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临时大学若干所。二、此项临时大学暂先设置一所至三所:临时大学第一区设在长沙,临时大学第二区设在西安,临时大学第三区地址在选择中。三、各区临时大学之筹备,由政府组织筹备委员会办理之。……。”(当时抄件现存北京大学校史馆)。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发布16696号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0月11日,教育部长王世杰第17728号训令《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中规定筹备委员会主席由教育部长兼任,委员由教育部聘任徐诵明(北平大学校长)、李蒸(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书田(北洋工学院院长)及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相关人员8人组成。10月18日,由北平三校西迁组成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改名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仍由吴祥凤担任院长。10月21日,教育部发高令[(26)字21892号文]规定设立西安临时大学的目的为收容学生,并为西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1938年4月,教育部根据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的《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院校逐渐向西北陕甘一带移步,并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院系仍旧,…….。”

1939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西北联大为国立西北大学,同时将原国立西北联大医学院独立设置,改称为国立西北医学院。当时,在战火和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平津沪及沿海受到日军侵略的地区,有近百所大中学校、数十万师生避战火内迁办学,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蔚为世界教育史上之空前绝后大观,抗战迁陕也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在西北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迁西安后教育部经费仍按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名下拨付和使用

为筹办长沙和西安两所临时大学,应教育部之请,中英庚款委员会决定拨款50万元为开办费。1938年迁汉中后,教育部决定自1938年1月起由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各原校院经费各支四成为国立西北联大经费。当年5月18日,西北联大常务委员会决议称:医学院附属诊所开办费及附设练习生训练班,准自去年(1937)十一月起按照附属医院经常费项下应领数额拨给,其九、十两月应领未用之款,俟本校本年度决算有余额款时,即尽先拨付。今天我们看该决议,首先是将战乱中草创的附属诊所仍按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看待;其次时间从西迁之始的九月份起计算。而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史记载,1937年9月后,教育部即停止了对滞留北平的学校经费的拨付。由此我们认为,当时政府方面是以奉令内迁的学校为正统,对拒不内迁的师生不予承认的。事实上抗战胜利后,政府对当时滞留北平,后在日本军队统治下的学校一律不予承认,教师一律解聘,学生经办两年的学习班后始发毕业证,如由北平大学医学院滞留部分和被解散的协和所组成的北京大学医学院战后被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四、西迁后的国立西北医学院始终没有放弃是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传承的身份认同

据医学部历史档案所载:1942年12月23日,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要求国立西北医学院为该处编撰的《中华年志China Annual》一书提供医学院要览,徐佐夏院长令秘书室、教务处和文书组编撰并回函送达(发文第475号),其中自创办迄今之概史称:“本院创于民国元年,地址设于北平之后孙公园,名曰国立北平医学专门学校,民国十一年奉令改为大学,名曰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民国十五年复更名为京师大学医科,民国十七年,奉令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北平沦陷,本院奉令撤退迁至陕西之西安,奉部令合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校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奉令迁移南郑,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文、理、法、商、教育等院分设于城固,本院设于南郑城,旋复移至郊外之马家坝,距城约十余华里,附属医院则设于黄家坡之文家庙,距本院约三里许,去城可八里。至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奉令改组,本院改为独立学院,始称今名——国立西北医学院。”由此而看,西北医学院迁陕后始终认为自己是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发展延续。

据居台湾的西北医学院校友谭元珠在五十年代初所撰《医学院简史》称:“本校医学院之诞生,实为我国国立医学校之最早者,远自民国之前,既已成立,初时似称之“京师医学校”,或为汤尔和所创办,后又称之为“京师医科”,而至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最后复归之国立西北大学,而为今日之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在叙述变迁过程中,又称:“原属联合大学医学院之前身,实际是由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一个学院组成者,并无其他医学院校混合组成,因此所谓国立西北医学院者,实际就是北平大学医学院。当时所有教职员及学生,亦皆由北平撤出之原有人员。自改为独立学院起,将在校之五年级称为第一班,自第六班起,才实际招收新生。”(摘自西北大学《西北联大史料汇编》)。

五、与现在号称百年传承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同宗同源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绝大部分内迁院校纷纷复校原址,包括组成同为西北联大的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部分也回到平津复校。但国立北平大学却因被分散融合到西北大学等院校等原因未能复校北平,而一直独立设置的医学院要求复校北平的呼声,被教育部以在西北设置一久永完备的医科大学为由不予批准,并于1946年下令合并于国立西北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由汉中迁移于西安崇礼路(今西五路),以西北制药厂为校址,在其旁建附属医院。

而如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其历史沿革中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1927年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附属医院。1928年11月,国立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国立北平大学等高校奉命迁往西安,部分师生留守北平。西迁师生成立了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综上所述看来,西安交大医学部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实属同宗同源,北医同仁也并不完全讳言,北医既然百年传承,西北医学院即今日交大医学部及附属医院更应是。

六、最重要的是著名专家的权威定位

中国现代方志学创始人、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1944年5月在西北大学任教时所撰《国立西北大学校史》中,有关国立北平大学的医学院部分写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京师大学堂设“医学实业馆”,次年改为医学馆。民国元年(1912)改创北京医科专门学校,简称医专。十三年(1924)改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简称医大。十七年(1928)并为国立北平大学之医学院。临大(西安临时大学)联大(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皆承平大(北平大学)之旧,不分系,六年毕业。二十七年(1938),部令设医科研究所。二十八年(1939)七月,联大改西大,部令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聘联大常委徐诵明为院长(未就职)。

2012年西北大学校长、历史学博士生导师方光华教授在《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一文中论述西北联大是西北高等教育生长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力量时,提出:西北医学院汇入陕甘医学教育,奠定了西北医学教育和西北医学科学的基础。同年,西北大学西北联大研究所所长姚远教授在《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分合及其历史意义》一文中,则明确提出:“西北医学院前身由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北平大学医学院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学校。”“西北医学院保存我国最早的医学高等教育火种,奠定了西北医学教育和西北医学科学的基础。”

七、正本清源 确立西安交大医学的百年传承

根据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所载及权威专家论述,且不论1903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西安交大医学部的创建至少应从1912年教育部所创立的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起算,与我们的同门兄弟一起享百年传承,同庆建校佳诞,这对交大教育光耀华夏、雄踞中国医学之林有着重大意义。当然提出如此评介不是为了攀附虚名或争嫡抢宗,而是提示我们应环顾左右,开拓视野,深入思考,应该如何挖掘先贤开创的国内独一无二的大义大医精神传承,如何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始终高踞现代医学前沿,再创西北医学教育和西北医学科学明日辉煌而秣马厉兵,再接再厉。

 

 

作者:二附院  刘铨  买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