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程
首页>风雨历程>正文
颜守民--开创中国现代儿科学泰斗 奠基西北西医儿科学元勋

颜守民,一个镌刻在西安交通大学抗战迁陕首页的名字,他不仅是奠基西北地区西医小儿学科的泰斗级学者之一,而且是中国现代儿科医学的开创人之一。曾担任西北联大医学院及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小儿科教授,奠定了交大儿科学在西北的长期领军团队地位。

颜守民,字逢钦。生于1898年,浙江温岭泽国镇颜家村人,1916年考入我国第一所国立医学院——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1919年因参加“五四”运动与其他32名学生被北洋政府逮捕,在蔡元培、汤尔和等六位校长到总统府的请愿下被释放。1921年6月,参与发起旅京温岭学会,编辑《新横湖》杂志,响应《新青年》,宣传新思想。1920年毕业留校任内科助教。1924年由学校派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在儿科名教授Czerny及Finkelstein门下专攻儿科学。192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1929年创立中国第一个儿科学教室,并任主任教授。将小儿科由内科分出,开设儿科门诊部,建立病房,编写教材,指导临床实习,此举为当时国立医学院校首创,从此现代小儿学科在中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颜守民耻于在日伪统治下工作,拒绝高薪要职,毅然在商讨北平大学医学院迁陕的教授会议上签名去西安,并辗转来到陕西,参加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之后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即西安交大医学部的曾用名)的迁陕建校,并担任儿科教授和医学院五年级导师。1939年5月,为躲避日寇飞机袭扰轰炸,西北联大医学院被迫迁到汉中东郊乡村,附属诊所迁至黄家坡文家庙,组建重伤医院,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颜守民教授被聘为院长。

颜守民任附属医院院长期间,正是抗日战争艰苦岁月的起始,转移到汉中农村后的附属医院,虽然远离刀光剑影的血腥战场,但日本军机的频繁轰炸、时局的动荡、战时物质的紧张匮乏,环境条件极为简陋艰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每个人的生活,许多教授也因故离开。医院的教职工分散租住在沿汉江的各村农舍茅屋里。时任院长的颜守民,只身一人,远离家眷,将全部心血都投给了医院。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白天奔波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倾心医院管理和执教施医,晚上在昏暗的土制烛光下,思考医院建设,伏案备课编写教材。教学中从病历书写、临床观察与诊断,谆谆示范,循循善诱。对患者治疗精心,态度和蔼,深得患者信服,其艰苦朴实、勤奋敬业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备受全院师生的尊敬。在他的领导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附属医院稳步发展。在艰苦的条件下,还新建了三排能容纳60张病床的平房,医院日门诊量逐渐递升到300人次,设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等科室,检验室、调剂室等房舍也建起来了,医院规模逐渐扩大,并为河南大学医学院、南通医学院等医学院教学提供临床实习基地。

1940年秋,颜守民教授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小儿科教授,因服务于医界20余年受到教育部明令嘉奖,并奉令休假一年从事考察研究工作。1943年被西北医学院推荐为教育部部聘教授。

抗战胜利后,颜守民到东北接收盛京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任儿科学教授。1947年到江苏医学院任儿科学教授及儿科主任。1949年南通解放前夕,谢绝友人去境外的劝告,坚守岗位,迎接解放。1957年,江苏医学院由南通迁往南京,先后改称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颜守民历任该校儿科学教授、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

颜守民在儿科学上造诣高深,对小儿伤寒、黑热病等有较深研究。1938年发现母乳中的初乳小体,上世纪30年代就发表了多篇有价值论文。编有《哺乳儿养育法》、《乳儿营养与看护》编有《小儿解剖生理概要》、《小儿体表病态诊断学》,《简要小儿科学》等专著。1956年9月,颜守民被国家高教部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在我国儿科学界素有“北诸南颜” (北医褚福棠教授)的美誉。

颜守民曾任国家第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自云“登山同在中途中,翘首云问有险峰”。1991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儿科医疗事业的颜守民教授在南京去世。

 

 

作者:二附院  刘铨  董淑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