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史 |
1912年10月26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西医学校在北京诞生。1923年9月改名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1927年8月改名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11月改名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学校作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最高学府,在构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早期医学教育先驱,如洪式闾(寄生虫学奠基人)、颜守民(儿科学奠基人)、林幾(法医学家奠基人)等。在历次爱国运动如五四运动、长城抗战、一二九运动中,广大师生始终走在最前列。病理学家徐诵明成为全国著名教育学家,毕业生贺诚成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杰出的卫生事业领导者。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北平大学医学院广大师生在国民政府命令和校长徐诵明号召下随校西迁,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11月15日随校在西安举办开学典礼并正式上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西迁抗战的中流砥柱。1938年3月南迁汉中,1938年4月3日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8年5月2日在汉中正式开学。1939年8月独立为国立西北医学院。抗战期间一直延续北平时期六年学制,在西北坚持医学教育抗战八年余,以破庙茅屋为舍,培养的毕业生遍布抗战各地,用实际行动凝炼出特有的爱国精神和抗战西迁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1946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从汉中迁回西安至今,永远扎根在祖国大西北的土地上。 1949年8月合并陕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50年4月从西北大学独立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9月改名西安医学院,1985年6月改名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源远流长,抗战迁陕近八十年来,名师辈出,在徐佐夏、侯宗濂大师等的带领下,为国家培养出以尚天裕、韩启德、丛斌等为代表的医学专门人才6万余名,在生理学、地方病、皮肤病、病理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心血管疾病、法医学、肾肝移植、预防医学、药理学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等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基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在新形势下,正以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向着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