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程
首页>风雨历程>正文
我事业的领路人——忆恩师赵淑錱教授

2017年10月26日将迎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第二附属医院抗战迁陕八十周年这一载入史诗的伟大时刻。八十年西医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在这八十年征途中我能有幸和交大医学共同走过三十一年,首先得感谢我的领路人、我的恩师赵淑錱教授。

赵教授出身教育世家,从小崇尚现代科学,梦想以医救国救民。她在1934年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期间随学校在抗日战火和颠沛流离中完成了学业,痛感当时国家贫弱、科学落后及旧中国妇女的病痛,立志一生以妇产科教学、研究和治疗为己任,无论从当初毕业留校河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到后来相继任教于河大产校、西北医专等其它医疗机构,以及解放后来到我院,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商洛山区,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她热爱的妇产科事业。

教授一生崇尚创新、自勉实干,勇于探索和实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我院妇产科主任期间先后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无痛分娩、宫颈癌普查普治、绒毛膜上皮癌和卵巢癌防治等工作。1958年她率先在我院创建了西北地区首家“阴道细胞实验室”,为西北地区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改变当时西北地区妇产科疾病诊疗的落后状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教授的事业又拓展到我国当时很落后的优生优育、医学遗传与出生缺陷等领域。1978年她白手起家,克服种种困难,创立了我院“细胞遗传研究室”,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妇产科医学遗传研究工作,开设遗传咨询门诊,亲自主持人类染色体的有关研究。为普及和迅速推广优生优育、医学遗传及出生缺陷预防等方面的技术,教授曾先后主办了7次西北地区及陕西省的产前诊断、细胞遗传学技术、优生优育、遗传学代谢病及出生缺陷预防等各类学习班,为基层单位输送了急需的技术,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对我省及西北地区开展优生优育和医学遗传学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在全国优生优育及医学遗传学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当初建立的一些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一直在遗传室沿用至今。

教授曾历任全国产前诊断优生协作组西北地区副大队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陕西省遗传学会医学、生物、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优生协会副大队长兼产前诊断组组长,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协作组陕西省组长等。编著了《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与防治》、《人类生育之谜~优生咨询》等书,参编了《临床遗传学彩色图谱》及《遗传咨询》等著作。其中《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与防治》,在当时我国缺少相应专著的情况下,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且书中译有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羊水穿刺等技术,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被用作中高级医务人员的参考书和培训班教材,被同行专家誉为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

教授50多年发表了有关细胞遗传学、酶学、出生缺陷、HLA及基因诊断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连同未及发表的共撰写论文70余篇。曾先后荣获西北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电教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卫生部全国出生缺陷科研贡献及电教成果二等奖,两次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授不仅有着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明的医术,而且为人慈善,医德高尚,不争名利,不辞辛苦,把解除患者的病痛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视病人如亲人,对病人和蔼可亲,关心入微,从不推诿病人。几十年如一日,常因诊病而废寝忘食,常因手术而加班加点,节假日和夜间也从不忘记诊视她的病人。教授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许多被她救治过的妇女,总是忘不了她那和蔼的笑容、温暖的话语、轻软的手感。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家,教授忠诚教育,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甘为人梯。50多年的教学生涯,桃李天下。她一贯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带教过程中总是亲自制作教学用的各种挂图、幻灯片等,并编印多种多选题供学生复习使用。许多今日已身为教授的教授昔日的学生们,仍清晰地记得教授当初讲大课时的精彩,记得教授当年在基层带教时与学生的同吃同住,记得教授为给他们联系更多的实习机会时的四处奔波,记得教授在抢救病人时的口对口吸痰……。教授曾获得我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先进教师”荣誉。

自文革后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教授为我院妇产科首批硕士生导师,培养出的学生已成为妇产科业务骨干。

我有幸于1986年9月应届毕业后考取了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恩师的指导下进行优生与遗传研究。当时基因诊断在世界上属于一个很新的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仅有北京和上海少数大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教授以敏锐的视角,果敢的勇气,结合我省省情,确定我的硕士研究课题为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的产前基因诊断。由于当时我院研究条件的限制,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我国著名的医学遗传学专家罗会元教授合作,于1988年至1989年派我在罗会元教授实验室进行了为期1年余的硕士课题研究。教授不仅帮我查找国际最新的研究资料,还亲自帮我联系在北京的住宿,使我能够专心学习研究。在此期间,我应用了当初高新尖的PCR、RFLP及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等技术,共完成了14个苯丙酮尿症家系的遗传及产前基因诊断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在我1989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之后,教授仍时时指点督促我该关注该研究的问题。由于她的激励和硕士研究生期间积累的扎实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功底,我在后来顺利考取并完成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学业,读博三年内完成了宫颈癌与HPV相关性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当时学校对博士毕业并不要求发表SCI论文的情况下,我发表的博士课题相关论文分别有两篇被SCI收录、两篇被MEDLINE收录,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也因此受到医院数次奖励。后来我又经过教育部遴选获得国家资助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妇产科访问学习1年。

我从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直至成长为现在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路走来,深感导师像灯塔、像旗帜,为我的一生指明了方向,为我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她是我终生难忘的好恩师。痛切的是我的恩师于2007年9月16日走完了她为医学事业奉献的九十一载旅途。作为她的学生,至今每每想起,我仍为失去敬爱的导师而悲痛。恩师,我衷心感谢您的培育之恩。我会永远学习您科学严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学习您一身正气、襟怀坦荡、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学习您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脚踏实地的可贵精神。为人导师的我,也会一直端正旗帜使我的学生队伍永远不会偏斜。

 

 

作者: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高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