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首页>新闻聚焦>正文
【医学教育80年系列学术报道】5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分论坛圆满结束

10月26日,长安健康国际会议暨第六届中澳生物医学大会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分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顺利召开。会议围绕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与代谢综合症、糖尿病与心脏等相关疾病交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进行广泛交流。分论坛主席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副院长袁祖贻, 澳大利亚贝克心脏研究所教授杜晓军、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朱毅共同担任。应邀参加会议的海内外专家及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袁祖贻副院长主持分论坛开幕式,在介绍与会专家教授的同时,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开幕式上,施秉银院长介绍了第一附属医院的历史概况以及今年来的医疗、科研成就,展望了医院美好的发展愿景。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南平、澳大利亚贝克心脏研究所教授Karlheinz Peter、袁祖贻副院长共同主持上半场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葛均波教授以“心血管创新的构建与思路”为题,介绍了我国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创新现状,介绍了自己在心血管创新方面的努力成果及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的情况,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心血管创新技术的机会。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代谢实验室负责人Frank J. Gonzalez教授通过对“肠道FXR的内源性新拮抗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研究,发现了FXR在神经酰胺介导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肝硬化及脂肪肝中的关键作用,并寻找到其拮抗剂TβMCA稳定的衍生物Gly-MCA,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炎症了其对于肝硬化及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Grant Morahan教授围绕“高水平遗传相互作用预测疾病的风险和结果”,介绍了基因遗传学的研究现状及在心脏病、癌症等常见疾病中对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对于其在个体化医疗、早期医疗、降低健康医疗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综合阐述。伦敦大学徐清波教授介绍了“干细胞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团队利用理论成果在支架、人工血管动物实验应用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吕社民教授介绍了“长链非编码RNA对代谢综合征及胆固醇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最新进展,发现并验证了lnRNA—lnc-HC对于胆固醇代谢的显著影响并对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提供了代谢综合征胆固醇代谢异常治疗的新靶点。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朱毅教授以“新的内皮细胞信号在血管生物学的作用”为题,介绍了血管中不同的血流方式对于血管内皮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及 integrinα5在不同血流方式中的不同改变,拓展了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思路。

下半场报告会由杜晓军教授、美国东北俄亥俄医学大学John Chiang教授、朱毅副校长及第一附属医院吴岳研究员共同主持。杜晓军教授介绍了Galectin-3在心衰、房颤等心脏病中对于长期生存的预测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潜在靶点。Karlheinz Peter教授通过 “用于诊断和治疗血栓形成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型生物技术策略”的研究,对血小板靶向细胞再生治疗进行了探讨。

围绕糖尿病与心脏等相关疾病交叉领域的研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ark Cooper教授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变化范例”为题,介绍了基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影响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澳大利亚贝克心脏研究所Rebecca Ritchie副教授介绍了 “解决糖尿病心脏病的新方法”,对PI3Kα对于糖尿病心脏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澳大利亚贝格霍费尔医学研究所Gregory Anderson教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姜长涛教授、John Chiang教授、吴岳研究员分别以 “出生后早期铁摄入调节及补铁治疗的新型方式”、“肠源的脂质调控与代谢性疾病”、“胆汁酸受体调控代谢性疾病信号通路互扰”及“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用于冠心病研究及优势”为题,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展了后续研究思路。

会议现场听众与嘉宾之间互动频繁,气氛热烈。通过心血管与代谢分论坛的开展,在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创建105周年暨抗战迁陕80周年献礼的同时,通过搭建与国际合作的平台,为心血管与内分泌等学科发展、诊疗水平的提高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