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梦.恩师情
首页>医学梦.恩师情>正文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记生化吕社民教授

(1)

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硕士、博士、博士后导师叫吕社民,是一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教授、博导。指导周期自2007年暑假(我大三)至今,已十个年头。评价一位导师,要比评价一家餐馆要复杂得多,但是评价指标里回头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作为一名资深回头客,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觉得我的导师撸着袖子教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每天都很踏实,感觉每天都没有浪费,未来的生活继续保持这样该多好,于是我报了硕士,硕士转了博士,博士留了校,留校又当了本系的讲师,兼职博士后,一路刷新好评。

记得我在博士论文致谢部分是这样写的:“感谢授业恩师吕社民教授。长大成人之后,受到您的影响最为深重。作为一个眼界学识成熟的智者前辈,时代大起大落下淘洗出来的踏实勤奋低调和刻苦等品质一直都在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后辈眼里十分乍眼,难得还保留了对自然之美、科学问题和人文关怀的纯粹兴趣和喜欢。有缘多年来受到这样孜孜教导、绵长关怀以及严格要求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是我莫大的福气。还好我遇到了您,所以年少求学的时候能少点功利的念头,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个浮躁的人世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夜深人静,您在办公室里勤奋学习,我们也能瞬间战胜所有强大的懒堕本性,投入简单和纯粹的工作和思考中。谢谢,您是我的学习榜样。”

我们心中的导师是这样的:

1. 每当凑局吃饭的时候,实验室里小伙伴们总会疯狂地吐槽组会上导师的每一个难以实现的决策和指导,然后吃完饭默默去尝试,知道值得。要是听到哪个师弟师妹吐槽导师的idea,又会自己内心默想:“切,导师的idea挺好的,你自己做不好罢了。”

2. 一定要抓住每一个跟导师合影的机会,首先他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能把我们显得肤色很白。其次,无论实验做得好坏,出了实验室就不会对你黑脸,合影时笑容满满,拿回家给爹妈炫耀显得自己比较受欢迎,倍有面子。当然,作为生化第一高,在每张图中充当了重要的比例尺作用(bar: 1.90m height)。

3. 当导师给大家讲课和介绍课题的科研背景时,他是权威、伟岸、安静、温和、循循善诱的,他所介绍的课题总是让你觉得重要而可行极了。就像科比和宋仲基二合一,跑来想传球给你,你一下子都觉得自己好重要,好开心,兴奋地接住这个课题并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开始自己接着啃。

4. 导师平易近人,在国外访问交流时还亲自给学生们做饭。手工制作一碗舌尖上的臊子面,吃得异国他乡学生们解了乡愁,幸福感很强烈。

5. 导师对我们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但是表达关心的方式非常地直接而具体。一见我面经常是这样的关心方式:“吃了么?”“吃了。”“那你A课题XX基因干扰效率验证好了么?B课题后面三次实验补完了么?C文章大修review的意见回答了么?D书稿写到哪里了?E 论文初稿写出来了么?F基金第一版改好了么?预实验结果够支持立项依据提出的假说么?……..”总是欠着没完成的任务太多而心虚自己不够优秀,这几年躲着都没跟导师吃过几顿饭。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强大努力不自卑,从此跟导师愉快而没有顾忌地吃饭呢?

在我之前,毕业了21个博士师兄师姐,在我之后,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迎来过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导师有很多学生,而我只有一个导师。相处的这十年里,我从20岁变成了30岁,从实验室的小菜鸟熬成了老干部,导师的性格从活泼到稳重;头发从白到黑又到白;科研风格从易兴奋到较沉静;甚至从一个特立独行的专家教授变成了主流画风的院长领导。其实什么都变了,光阴的剧本总是任性地更换不一样的神情甚至是角色,只有师徒二字不变。

2014届博士毕业生蒋丛姗

(2)

己丑初秋,返校修行,西交医学,盛誉杏林,生化门墙,恩师社民。先生之貌,高大魁伟,先生之心,笃厚宽仁,治学以谨,唯真唯实,诲人以德,唯朴唯诚。

自入门,受先生引领,展科学之精妙,观生命之雄奇,有细胞之多样,基因之缜密,免疫之机巧,代谢之万端,初窥堂奥,蔚然大观。知识而外,又重技能,基金申报之要领,论文撰写之规则,实验设计之严谨,专业外语之娴熟,孜孜不倦,心授口传,总以创新为首要,务求详实鉴论断。

科室以内,严苛如故,学术之外,春风如沐,喜怒哀乐,胸臆直抒,至性至情,出自肺腑。数十载辛劳,暮伴青灯,朝践新露,勤而忘身,公而忘家,门内外师生有目共睹。入先生门下七载有余,名为师生,情实父女,生化同窗,尽皆手足。

余以拙思钝智忝于门中,七年硕博,点绩微劳,缺进步于科研,少成果于学术,每思及此,常含愧怍。今学业将毕,始踏新途,惟以耿耿初心,捐粗才弱质,此身尽报科研,秉师门严谨之风,勤奋之气,不畏劳苦,不厌繁琐,方可稍承先生之志,庶几无愧先生所嘱。

今当比评,园丁甚众,赞我先生,用心至公。愿先生此身长健,学术常青,愿我生化,桃李常新!门下女弟子李玥谨识。

                                     (2014级博士生李玥)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是院长,是导师,是生化界的中流砥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学术的专业和严苛,对学生们的认真负责和守护。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他既是我们学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2016级硕士生陈倩)

(4)

吕社民教授是我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导师,现在更是工作中的领导。

还记得2006年春天因为要选报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第一次踏进医学院,也是第一次见到吕老师,他很认真耐心的给我介绍生化系的情况,丝毫没有一个大牌教授和领导“该有”的样子。自此,我在吕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我虽不是千里马,但吕老师是我事业的伯乐。他为我树立了科学研究的榜样,我开始经常读英文文献,用英文做ppt,定期工作汇报并热爱科研讨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说起实验滔滔不绝,说明科研兴趣建立起来了。他日以继夜的在办公室工作,而我也夜以继日的泡在实验室实验。除了科研兴趣外,我还从吕老师那里学到了严谨。每个课题、每个实验、每篇文章、每个基金都是一遍一遍讨论中产生的。而吕老师对我科研最大的支持就是给予我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他对我的课题给过无数的意见和建议,但唯独没有实验任务,我可以自由的发挥,自由的尝试自己的想法,他是在培养科学家,而不是在培养技术员。在吕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学位,成功入职交大,也出国开阔了眼界。

生活中的吕老师也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在他的带领下,生化系成为了医学院里少有的大group,更重要的是,group中氛围是公认的和睦,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所以也取得了各种的好成绩。作为家长,他经常自掏腰包和我们学生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实(八)验(卦)。谁谁谁又开始谈恋爱了,整天压马路……他像同龄所有的教授一样,对电子产品毫不精通,但第一个开通了个人公众号,不定期的分享自己总结的生物医学热点知识,当然也有一些长安清口,走在了时髦的前列。

一晃11年过去了,科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常历历在目,自己成长为一名Scientist,而吕老师也因繁重的工作苍老很多,世界瞬息万变,但师恩永恒。

(2012届博士毕业生朱文华)

(5)

吕社民老师是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老师,也是我现在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吕老师对我的指导无论是科研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是无微不至的。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座大山,可以挖掘和发现前所未有的知识;因为他广博的胸襟,无限包容的胸怀,使人顿生依赖。吕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让我深深的体会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勤奋、踏实、认真、敬业,随时更新科研知识,不断探索科研思维。无论何时,只要看到吕老师办公室的灯是亮着的,就觉得至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学习,有各如父亲般的老师还在努力,还在学习。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坚守,督促我客服自己的惰性,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不惧困难,不轻易放弃。吕老师骨子里对科研的热爱,对科学的尊敬,不断培养着我们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的平和、畏惧之心,是我们在无比浮躁的环境中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守科研工作者的美好品质。

吕老师在生活中是极为朴素、节俭和低调的。一碗油泼面,一个素拼凉菜就是他日常的午餐,而饭后的一杯咖啡则是他和研究生们讨论的时光。大衣上,经常占有上课时粉笔灰;手都来不及洗就回实验室跟我们研究生开始说实验。

都说吕老师上课时医学院的一宝,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吕老师骨子里是一个非常诙谐幽默的人,可以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讲活了,而这些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对实验科学的兴趣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最好的导师应该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我心里吕老师确实是最好的导师。

(2016届博士毕业生徐晶) 

(6)

我的导师吕社民教授,是一个清瘦,个子很高,有着纤长手指的老师。他讲起课来神采飞扬,用带着长安话味道的普通话或英语滔滔不绝,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最新的科研拓展,让学生受益匪浅。吕老师对学生既和蔼又严厉,在做研究时一丝不苟,总能一语中的的提点学生。经过他的实验室历练的学生,在科研思路和方法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009级博士生高宁 

(7)

吕老师是一个严格的导师,我们在工作汇报中的任何细小的错误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的严格要求使我受益匪浅;他学识渊博,总能给学生的实验提出很有价值的建议,留学生夏赞德选择了一种中东的传统草药黑籽油对哮喘的治疗作用作为研究的课题,在完成了黑籽油对动物模型疗效的研究后,夏赞德本想结束这一课题,但是吕老师建议他研究一下黑籽油对T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这一建议使得研究课题一下从简单的现象观察升华为机制研究,夏赞德的论文发表后也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吕老师虽然严格,但平时对学生却十分关爱,夏赞德和Raza都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他们来中国留学面临着从语言交流到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的障碍,吕老师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也关注他们的生活,在每次科室活动或出去开会都会特别叮嘱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所以在中国留学期间,这些留学生都顺利毕业,回国后仍然与我们科室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并向巴基斯坦的学者和学生积极的介绍了我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3级博士杨旭东

(8)

我的导师吕社民幽默大度,不失个人魅力;求实创新,尽显大家风范。第一次见吕老师,就被吕老师的魅力征服,有幸能成为吕老师的学生,心中有太多的欣喜。

吕老师,我敬爱的导师,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先做人,再做学问;一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尊重事实;埋下头来做事情,静下心来做学问。正是这些道理,指引着我坚持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着。

吕老师,记得在实验室的时候我们叫您老大,您就是我们的核心,可敬又可爱,三年,您鼓励我每一次的进步,纠正我每一次的错误,您的头发白了许多,希望您能一直年轻,一直康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永远是我最敬爱的老大!

2016届硕士毕业生李靖

(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在生化系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从成为吕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懵懂的我,从那时起在他 “严谨、诚实、努力和不轻易说放弃”的谆谆教诲下,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作为吕老师刚回国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见证了生化系科研条件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了为新建立的实验室进行研究方法探索的艰辛。为了纠正中国学生在本科时缺乏上台演讲、主动学习能力差,提问题不踊跃的短板,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文献和知识的批判性吸收和理解能力,是研究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吕老师为我系研究生设置了英文journal club和progress report活动,当时只是觉得新颖而且很有难度,后来在国外攻读博士时,才深深体会到吕老师的良苦用心。吕老师循序渐进敦促我们习惯用英文做学术汇报,并将国外自身学习工作的经验和国内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些训练帮助我很快适应了国外的研究气氛。在研究生期间,吕老师要求高却不苛刻,严厉却不失和蔼,鼓励我们抓住学习机会,参与讲座,交流与帮助留学生生活和研究上的困难,所以同学们进步的很快,英语交流也提高迅速。这一传统十年来,一致秉承,当今天我也开始带研究生的时候,亲身体会到吕老师的良苦用心。五年的国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有很辛苦时,想到吕老师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他说:“体验过的,一定不会后悔,要坚持”,以此鼓励自己风雨兼行,想想自己这几年风雨无阻的实验,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跑到另一个城市,都离不开吕老师在我心中树立的榜样。曾以为很漫长的博士生活落下了帷幕,也是在吕老师的鼓励下,如期回国,希望自己可以为作为,曾经是我精神后盾的“生化系”的一员,共同建设“我们的生化”,感恩这十年来的每一份倾听、每一份指导和每一份帮助,更珍惜现在的一切,带着勇气前行。

                                               (学生郑芳&温玉容)

(10)

 

(2009级博士生钟波)

(11)

吕老师为人正直、待人和蔼、做事认真。读博四年间可以说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因为吕老师不但培养了我科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学会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在我重回临床岗位受益匪浅。师从吕老师的这几年,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吕老师为我们改文章非常用心,辛苦。一篇可发表的文章吕老师通常要为我们修改4至5遍,而且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我们会收到他凌晨发回的修改稿。吕老师这种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07级博士生王伟

(12)

本科时期,吕老师为我们担任《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师,他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深深打动了我,还记得吕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大家一起计算“人体内DNA串联起来的总长度”,把生命中微观的、不可见的基因分子带到了宏观层面,让每位同学对生命有了直观、精确的认识,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医学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生阶段以来,作为吕老师门下弟子,在和吕老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如同标尺一样激励着我,很多系里的同学常常都可以看到半夜的时候吕老师办公室灯亮着,吕老师在办公桌前阅读文献。吕老师常提醒我们,做学问要温故而知新,专业知识要日益精进,多看多学,吕老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吕老师担任着基础医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日常工作繁忙,但每次组会或学术交流会议吕老师都是最早到会议室的,比大多数学生都早,吕老师总说,教学和指导学生才是大学教授的第一要务,对自己的研究生严格要求,是为了每个硕士生、博士生在毕业的时候学到真本事,掌握立身之本,走到社会上是栋梁,是交大的骄傲。

君子不器,人应该多才多艺,吕老师常给我们分享他写的人生感悟和专业知识小诗,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悟生活,要学会融入社会,开心快乐地做科研。没有名贵的服饰,没有奢华的豪宅,只有对工作的认真和科研的执着,吕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吕老师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熏陶着我们,教导我们要踏实做人,勤奋工作,积极上进,不断进步。

2016级硕士生彭一钊

(13)

吕老师是一位随和幽默的智者,亦是一位可亲可爱的朋友。他用自己对科研的挚爱和严谨,用自己乐观豁达的处世哲学,用自己对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吕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2009级博士生李红波 

(14)

当我第一次听到还可以用流水线培养学生的时候,当我自己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硕士生导师,开始亲自带学生的时候,我才更加深刻的吕老师当时对我们的培养是多么的珍贵。从一开始的实验选题、实验设计吕老师都要求我们要尽量融入自己的想法,实验实施、结果整理吕老师也要求我们自理更生,甚至连论文撰写及投稿也要求学生亲力亲为。而吕老师为我们做的,是用自己的不分周末节假日的工作态度影响我们;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保证了课题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而浓厚的每周学习会和工作报告会氛围使科研和学术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吕老师不仅是我的良师,将我从一个不知分子生物学不知为何物、一听专业英语就犯困的笨学生,培养为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在国际会议上能和老外流利交流、发表了数篇SCI论文的合格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生;吕老师更是我的益友,无论什么地方都能够与我们高谈阔论,细数世间繁华和沧桑,在实验室、学习室中,记得您手把手教我用微量移液器的身影;在梧桐道旁,记得5.12地震时您看到如受惊的E3大鼠的我时那关切的眼神;在汉中武侯祠里,记得您与我们笑谈吕氏版的三国演义;在云台山的青山绿水中,记得您调侃豫陕小吃的幽默话语;在塔尔寺中,记得您发现假喇嘛时得意的神情;也记得您每年春节发来的与众不同的祝福,记得您在KTV里“杜十娘”的歌声…

吕老师渊博的知识、豁达的胸怀、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乐观的人生哲学,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并将使我终生收益,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他不仅带给学生学识上的成长,更带给我们人品和人格的熏陶,带给欢我们乐的生活回忆。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完美的导师!

2012届博士毕业生孙青竹

(15)

我心中的导师:吕社民教授品德与个头等高,工作时严肃认真,生活中风趣幽默,是朋友,师长,更是家人。聪明睿智,仁慈宽容是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人生路上有他指导,我受益终生,也为拥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

2014级博士生孙梦瑶

(16)

与我的导师吕社民教授朝夕相处了6年多,我深深地被导师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所折服,他是我内心最敬佩的人,是我一生的偶像!

记得我们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学生还不是很多,吕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就每周要求组织一次文献学习会,学生们轮流学习并给大家讲述一篇高水平的文献。刚开始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都比较差,一开始的英语讲述讲着讲着就变成了汉语,吕老师就自己带头坚持用英语给大家讲述,分析文献中难懂的地方。那时候我们每周都能领略到导师流利的英语和高深的专业知识,几年下来,我们都收益匪浅,长进很大。

在上研究生期间,几乎每天晚上,吕老师都会在办公室看文献,研究我们的实验课题。那时候不管实验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总能很方便地向导师请教,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并实行下一步的的实验方案。有时候也有许多外系的研究生前来请教,吕老师总是热情接待,不厌其烦与学生讨论课题,给出指导意见。时间长了晚上来请教的人就更多了,生化系一楼吕老师的办公室晚上总是灯火通明,很晚才熄灭。

他总是以身作则,教育我们要严谨的对待科学研究。有一次我顺口说实验结果和我预想的不一样,是不是实验做错了。被他听见了,他对我说首先要认真地检查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要自信地面对实验结果,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从“错”的实验结果中来的。这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学会了要用科学态度对待分析研究结果,而不是人云亦云。

研究生期间,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每个人面临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各种问题也不尽相同。吕老师总是能了解到每个人的具体困难,指导学生如何乐观豁达的面对压力,解决问题,顺利地完成学业。他总是教育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我们这些学生总是感觉生化系就是自己的家,大家彼此相处地十分融洽,感情很深。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忙碌着自己的工作。每次回系里看老师,请教问题,吕老师都十分热情,亲切地和我们拉家常,询问工作生活状况,想方设法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殷切地告诉我们不要客气,生化系就是“娘家”,有困难尽管回来找导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在工作生活中迷茫的时候,我总能回想起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他就在不远处指导着我如何前行!

2007级博士田李芳 

(17)

第一次见吕老师,就从他身上体会到了西北人的直爽,初见导师的那种忐忑心情渐渐消失。面试的时候吕老师问我为什么要上博士,我说自己是想多学些东西,吕老师却说博士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这句话伴随我的博士时光直到今天。相处了近四年,吕老师率真的个性,乐观的生活态度,豁达的胸怀,特别是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深深的影响着我。相比那些半年都见不到导师面的研究生,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无论自己手头的工作多忙,吕老师总会抽出时间关注我们的实验进展,关注我们的未来发展。每次在组会上,吕老师总是展示自己作为导师的威严和博学,而私下里的交流中,他却显得那么平易近人和和蔼可亲,就像一位长者在和后辈聊天一般。从吕老师身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设计和开展课题,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对于文献和自己研究内容的批判性思维,这些会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2013级博士生郭源旭

(18)

吕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认真负责,对学生不光是学业上的关心,更有生活上的关爱。虽然平时他工作忙碌,但也关注到没个学生的实验进程,并及时给与支持和建议。是吕老师让我这个没怎么接触过科研的人知道科研思维严谨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必要性,同时也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科研道路不易,有一个好导师是的科研顺利的先决因素,我庆幸我找到了。吕老师不仅消除了我对科研的许多顾虑,让我不怕出错善于学习,因为有他这样可靠的导师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5级长学制研究生王飔 

(19)

我眼中的吕老师:在我的眼中,吕老师首先是一名热爱科研,全然忠心于科研事业的科学家,吕老师会每天跟踪最新的文献状况,不停地学习,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及时更新研究状况,同时也鼓励硕博士生努力学习,不仅是每天看文献,同时对于基础的专业知识也要精读一些书籍。有时晚上11点回去,还可以看到吕老师坐在电脑前认真的学习,吕老师刻苦学习,对于科研的热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学生。

其次,吕老师是一位忠于职守,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20多位在读的硕博士,吕老师竟然对每个人的实验状况了然于心,同时周末间隙吕老师会精心的个别指导,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指导建议。同时吕老师组织不同的学术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互动分享,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每次组会上,吕老师都会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课题进行精心的指导,不厌其烦的纠正、锻炼,同时给予极大的鼓励。

最后,在我的眼中,吕老师更像是一位慈父,良师益友,同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印象最深的有两次吕老师的流泪的经历。一次,吕老师鼓励实验室的同门互相帮助、互相热爱,希望实验室对于我们每一位学生就像温暖的家,谈到自己在国外留学的10年中,同门师兄弟们的深厚友谊,忽然吕老师流泪了,告诉我们实验室就是家,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告诉他。那一刻,忽然觉得吕老师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他对这个实验室,对于每个人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第二次,听说基础医学院申请了很多年,经历了很多的艰难,第一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多人,吕老师作为院长,在迎新的大会上,吕老师谈到这20多个学生未知的并不明朗的将来,忽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流泪了,我不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这些孩子将来的就业各方面压力是不是就像父母操碎了心一样,20多人的未来,沉甸甸的,忽然明白吕老师慈父般的心肠,对于学生深厚宽广的爱。

2015级博士生耿满满

(20)

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您对科研那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学生和蔼可亲的状态,对我们言传身教,硕士三年得益于您的指导,对我以后人生的选择和方向都是一盏很好的指明灯。

2016届硕士吴小颍

(21)

我是2009级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曾在吕老师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做过实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虽然我是别的专业的研究生,但吕老师对我像对自己学生一样看待,每次见面都要问我课题的情况、科研的进度及科研中遇到的阻力,还让我参加实验室的组会,和大家相互学习。记得在我完成第一篇SCI时,请吕老师把关。我当时的想法是吕老师平时工作忙,自己还有很多学生要指导,就想他提个大概的修改意见就行,没想到吕老师专门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在他电脑旁边,逐字逐句给我修改,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我再修改,完了再拿给他看,反复改了3次才修改满意,最后文章顺利发表。这样的事例很多,即便我后来离开分子生物实验室,走上工作岗位后,科研上有什么问题请教吕老师,吕老师依然无私帮助。因此,除了佩服吕老师认真严谨的态度外,最佩服的就是吕老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的崇高精神。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09级硕士许珂 

(22)

2011年硕士毕业后,由于口腔医院没有博士点,我有幸成为口腔医院和医学部第一批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师从俞小瑞教授。在四年半的博士生活中,吕老师虽然不是我的直接负责导师,但是吕老师一直关注我的学习和课题情况。参加每周的文献汇报和课题汇报,吕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某一个领域总是精准的给出概念,让课题向着更有意义的方向进展,让我深深佩服吕老师的博学!吕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严以律己,经常最早到实验室,最晚回家,不断查新最前沿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近几年生化屡屡有学生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文章,实至名归!生化实验条件不好,吕老师也最大化为组内分担解忧,组内同学有矛盾,吕老师也会找同学谈心...吕老师虽然担当医学部院长职务,事务繁忙,但是只要生化的事情,一定是首要的事情,事无巨细的为生化学生答疑解惑,吕老师是领导,是教授,是老师,是家人,更是朋友,他和蔼可亲,做事态度认真,对学生重感情讲情义,所有美好的品质都积极深深影响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2015届博士朱春晖 

(23)

第一次见吕老师,只留下一个印象:好高啊!而且看上去颇为威严。心中不免有些胆怯,待进到实验室,真正接触后才发现,原来吕老师是如此和蔼可亲,而且爱讲笑话,用他独特的长安普通话讲的笑话也别有韵味。

真正开始课题研究后,在实验中总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去学,还错误百出。看到有的实验室实行流水线式的操作,即有的人专门负责PCR,有的人专门负责Western, 有的专门负责养细胞,甚至有人专门负责写文章,心中很是羡慕。跟吕老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也采用这种模式,想法一提出就被吕老师断然否决了。于是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一步一步自己摸索着走下去。但毕业多年后,我却深深的感谢吕老师给了我们的这样的学习机会,从课题的设计,实施的每个环节,甚至到投稿,给编辑的回信,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这中间遇到的各种困难,吕老师都坚定地给与我们支持,一遍一遍的帮我们修改回信,修改稿件,修改论文不厌其烦。付出的努力恐怕远远高于自己写一封信,写一份稿件。而我们的能力正是在这样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我开玩笑说读一个博士出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这十八般武艺正是吕老师不胜其烦的一样一样教给我们的,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吕老师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件事就是读文献。我们的实验室有四个课题组,分别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吕老师经常会提起说某某组,你们那个领域最近有一篇什么文献,你读了吗。在每天繁忙的日常事务之后,吕老师还能对每个领域的最新发现及时捕捉到信息,吕老师的勤奋令我们汗颜,因而对自己的课题研究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的个性偏于急躁,实验顺利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遇到困难又极易打退堂鼓。在每一次我遇到困难想退缩之时,吕老师总是积极地鼓励我支持我,帮我度过了一个有一个的难关。在我犯下愚蠢的错误深深自责时,吕老师也总是能宽容大度的对待我,令我深深的感动。

我很感激命运给与我的机会,让我成为吕老师的学生,度过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四年。

2007级博士钟楠楠 

(24)

尽管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每当回想起吕老师在教导我们这些学生时的情形,还是心生感激,觉得自己真是遇到了这么一位好老师,才没有辜负这最美好的年华.

在刚读博士的时候,由于和硕士所学专业不同,我经常会觉得很迷茫。就在这个时候,吕老师及时地了解了我的思想动态,给我悉心的指导,使我清晰的掌握了研究的方向,顺利地完成学业。在读博期间,我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掌握了很多的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吕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科研,这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每个周末,吕老师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生化楼,到实验室看一看有没有在忙碌的同学,了解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给予帮助。

毕业后,我们也并没有淡漠了这段师生情,时不时的回去看看吕老师,同时请教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科研问题,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给我指导,帮我解惑,我是从心底里感谢吕老师这些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想这种为学生奉献自己的知识,并持续指导学生的高尚品格正是我们医学人一代代所要传承并发扬的。

2007级博士任娟

(25)

吕社民教授知识渊博,学术经验丰富,在专业领域有很高的建树。

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在这半年多时间的接触里,我心目中的吕老师完全无愧于“师”这个称呼。

吕老师很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悉心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情况,并结合研究情况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此外,吕老师也很注意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同时也时常告诫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引导大家团结齐心共同上进。

我很庆幸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能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作为指路人带领我走完这一段重要的学习成长时期。

2016级硕士生赵益童

(26)

14年3月份我来交大复试,第一次见吕老师,找不到他办公室,他亲自在生化楼门口接我,对一个外来求学的学生而言,吕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特别温暖。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吕老师经常在百忙之中悉心指导我的课题,用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影响着我,令我受益匪浅。

2014级长学制研究生杜小娟

(27)

我的导师吕社民老师,是一位牛人大咖,他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严谨、严格、严厉;在生活中对学生关爱、疼爱、友爱。我常常庆幸也很感恩自己的人生中能有这样一位好导师,也常常铭记导师的谆谆教诲;他的言行尤如春风化雨,常常滋润我心田,砥砺我前行。在此我想对导师说一声:谢谢您,感谢生命中有您!

                                 同等学历博士生汪治华

(28)

对吕老师的初印象是那个走在校园,高挺的个子,板直的身影;再刻画是组会时那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言语,睿智的指点,这也恰恰符合对教授这一名词的诠释。不敢和他眼神对视,不能轻易沟通,这是我对自己的圈定,可是,有次中午做完实验,正准备去吃饭,在走廊遇到他,礼貌性的问好,他却亲和的主动提及一块去。在食堂买了许多吃的,喝的,分给大家,间隙还问我们生活,科研上有没有问题,长辈似得关心,让氛围变得亲切,温暖。2016年年会时,吕老师还为我们表演了脱口秀,唱了秦腔,用幽默诙谐的话语调动气氛,原来教授也是一个时而温暖,时而严厉,时而睿智,时而调皮的可爱可敬的人!这就是我的导师,吕社民教授,作为教授,他博学多才;作为老师,他教书育人;作为我的导师,他教我什么是科研,怎么学做事。非常庆幸自己研究生时期能遇到这么一位真正为学生考虑的导师,非常感谢研究生时期导师的悉心教导和培养,他不仅是一位科研导师,更是一位人生导师!

2015级硕士生袁莹

(29)

在我的QQ签名里有一句话:“生命中的贵人”,说的就是我的导师吕社民老师,吕老师耐心、宽容、幽默、睿智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由于在职学生都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吕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专门为在职博士生召开实验进展交流会,对我们的学习、实验情况进行逐一指导,培养我们的学术思维,鼓励、引导我们学会自主创新,我为有这么优秀的导师而感到自豪!

2009级博士生李爱玲

(30)

吕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尽管毕业已经一年半,您如风细雨般的循循教导,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朴素、认真的人生态度,已深深影响着我。您幽默风趣的独特方言也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每当我感到彷徨、无助,总不自觉地向您寻求安慰和帮助,而您总能及时引导我回归平静,找到方向,继续前进!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您的感激和崇敬,您的学生已桃李满天下,大家已将满满的祝福和赞美汇集成如诗般的花海,在暖暖的春天弥漫芬芳!

2015届级博士毕业生周艳 

(31)

我是一名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实验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严格意义上讲,吕老师不是我的导师,但我将吕老师视为我科研道路上的恩师。进入实验室两年以来,吕老师给予了我很多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并感到很幸运。吕老师有两点让我非常敬佩,一是坚持每两周指导一次学生课题,就算是担任着院长这样的行政职务也从未间断;二是,以身作则,踏实科研,有时候做实验晚,从吕老师办公室门口路过,仍然可以看见灯还亮着,他在里面工作。他的这种努力也激励着我,在晚上多看会文献。

临床医学研究生黄芙萌

(32)

师恩难报答

世间的恩情有太多种,唯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导解惑之恩难以报答,因为他们不图回报。

本人是2011级的硕士研究生高凤杰,于2014年毕业,就读于吕社民导师门下,是众多师兄弟中,极少数学问和研究都表现欠佳的学生。回想这三年的表现,至今心中有愧。

2011年我进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入学时不是本科应届毕业生,当时已经工作了三年,又重回学校学习,入学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导师认为我边工作边考研,有心求学,便给我了入学的机会。感谢老师当年的收留之恩。

求学三年中,最头痛的就是每周的结果汇报,太头疼了,那时甚至想过装病请假,不过只有念头没敢实施。因为没有什么付出,当然没有什么回报,周会很是难熬。老师很少批评女同学,总是讲道理给我们。对比现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没有谁会那么鞭策你,也没有什么人会给你讲道理,事情做不好,都是要付责任的。悔悟当初的不努力,没能体会总结和计划的重要,毕业后倒是被生活磨的,经常去做计划,做总结。那时都是老师在帮我们承担太多,才可以有我们那般任性的活着。

每次经过老师的办公室,门都虚掩着,隐约能看到他在里面看电脑。不管早晚,他都在忙,就在我们的休息室的旁边,让人胆小谨慎,但却也很安心,因为他一直在那。

老师在学习科研上认真教导,在生活中也很关心我们,老师会带假期没回家的同学摘葡萄;春天了会带我们春游。

2013年我结婚,婚礼上导师的祝福是这么说的:“我被这俩娃娃给骗了,当初来的时候就是说,天津娃娃来这里干嘛啊,说男朋友在这里,我才知道为啥……”老师说话总是喜欢逗趣,但是也总是含有深情。我的这份感情能最终走到一起,不能不感谢老师。

2014年我毕业,导师总结说我是情商高的弟子之一,可能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但是他总是可以找到我们身上的优点,和父母一样仁慈的呵护我们。我毕业找工作稍有点波折,虽然科研不好,在研究生会混的还可以,当时很有机会留校当辅导员,他很支持我,给我写了很好的推荐信,并签上他的名字。后来没能留下,老师每每提起,总是比我还要惋惜。

2016年,宝宝两岁,我去看望老师,感觉老师又老了一些。我们一起吃饭,聊聊家常,父母远在异乡的我,感受到长辈的关爱……

科研上的成果,不需多说,作为长者对我工作和生活的关爱和呵护,老师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请您一定保护身体,健康快乐。

2014届硕士研究生高凤杰

(33)

温和的笑脸,凝结着来自五湖四海学子的心;高尚的人格魅力,沉淀为精神的沃土。他的言行启迪着学子的智慧,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永远是春日的那一抹绿;他甘为人梯,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座桥梁,将学子送达智慧的彼岸。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吕社民教授。                                                   

                                                  2007级博士冯燕

(3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严于治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几十年不变的是为人师表的伟岸形象。如果说低调是一种光华,那么他一定是最耀眼的光芒;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便一定有他的嘹亮;作为科研人员,他致力科学研究,兢兢业业;作为教育使者,他教书育人,不求回报;作为导师,他谆谆教导,演绎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谛。他呕心沥血,只为桃李芬芳;他胸怀一颗博大的爱心,用丰富的知识及完美的操守,教导着学子发奋图强,他就是导师吕社民。

                                                     学生:王瑞峰

35

吕社民教授是我的博士导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不仅把我领进科学研究的大门,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心怀感恩,将吕老师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大家。

万事开头难,我上研究生的时间,也是吕老师回国后“艰苦创业”的阶段。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场地,没有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也缺人。吕老师宏观规划,让生化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如今,它已成为交大基础医学研究的品牌和名牌。

积极筹建生化实验室。当时,生化实验室主要供本科教学用,不能满足研究生实验的基本条件,吕老师宏观规划,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必须的实验仪器,并手把手的指导我们使用仪器,科研工作才得以起步。

四处筹措资金,提供科研经费。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经费消耗很大,吕老师回国后就积极申请留学基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重点项目。记得吕老师和系里的几个老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标书字斟句酌的写了整整一个暑假,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吕老师治学的严谨程度。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共同促进。吕老师坚持系内老师和研究生参加每周一次的文献学习会与工作报告会。文献学习会是讲述本专业最新的高水平文献,通过学生的阅读、讲述,大家讨论,吕老师点评,提高了汇报者的演讲能力以及对专业方向的了解,熟悉了相关课题的设计思路,更有特点的是吕老师坚持让我们用英语汇报,让语言不再是文献阅读的障碍。工作报告会是将本周的课题进展、难点进行汇报,课题组内进行讨论、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将课题一步步的向前推进。

在生活上,吕老师总是替我们着想,让我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还记得我父亲被查出来是食管癌时,我几乎崩溃,吕老师安慰我食管癌是可治愈的,他周围就有人手术后几十年了仍然很健康,待我情绪稳定后,吕老师积极把我课题上的工作协调好,安排让我回家陪父亲手术。再就是我媳妇生小孩时,吕老师积极帮忙联系医院床位,出院时还专程开车接我们出院。

吕老师心胸豁达、态度乐观、讲话幽默风趣,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能积极面对,巧妙化解。他是我的榜样,是我前行的动力,衷心祝愿吕老师笑口常开、身体健康!

2011届博士侯卫坤

36

说起我的导师吕社民教授,他既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心灵上的朋友,更像是我的父亲。

记得11年前,我报名读吕老师博士的时候,吕老师刚从瑞典归国,正是实验室建立之初,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吕老师带领我们生化系的所有老师同学,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都可以完成的先进的实验室,每年产出数篇高质量论文。这其中吕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历经的艰辛我们都历历在目、感同身受。每天早上7点多,吕老师就第一个出现在办公室,晚上11点都还在为申请基金、写文章而忙碌。而且吕老师还扎根于实验室,每次我们做动物实验集体杀老鼠时,吕老师都从头到尾和我们一起,给大鼠分离滑膜都是吕老师手把手交给我们的。

吕老师对科研特别严谨。每周都会组织一次Journal Club,所有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最新的文献,并且我们都全程使用英文讲解,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每周还会组织一次组会,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各自的研究进展,所有的实验结果大家一起拿出来讨论,集思广益,不但从根本上杜绝了造假现象,并且大家取长补短,进步非常快。

吕老师不但是我的良师,亦是我的益友。吕老师为人特别和蔼可亲,从不摆架子,把我们学生都当做朋友,我们心情郁闷时,都会找吕老师聊天,吕老师都会站在我们的角度帮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吕老师更像是我们的父亲一样关心我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些外地来西安求学的学生感到孤单,每逢节假日,吕老师都会把我们叫到他家里,给我们做好吃的,现在回想起来,吕老师给我们师兄妹几个亲手搓麻食的场景,仍然激动的落下泪来。

现在虽然毕业多年了,但是还经常去找吕老师聊天,就像是回了娘家了一样,倍感亲切,无论在工作上、研究上、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受了委屈,都愿意找吕老师说说,感觉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吕老师不但是我最好的老师,更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

2011届博士田娟

(37)

自从2009年硕士考进生化,就有了一个父亲一样的导师。吕社民老师,是我求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为智慧、认真、接地气的好导师。我们常带着崇拜跟同学炫耀自家导师,高大幽默,谈吐不凡,他的学术造诣、精彩的理论大课和校内讲座让我们在各专业同学之间着实骄傲过一次又一次。

科研方面,吕老师是我经历过最可亲可敬的好老师。入学以来,学习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科研无大小,凡事必须认真,态度必须端正。自此,从实验设计到幻灯片制作,我们都力求完美,每个细节都会仔细琢磨。吕老师也是我所见过记忆力最棒的导师。他经常能够准确的说出曾经看过的某篇相关文献的题目、具体发表年份、期刊以及作者信息,这件事情着实让科研菜鸟的我惊叹了很长一段时间。科研需要逻辑思维,是吕老师的“老生常谈”,每次组会中,他也在指导我们课题的过程中将超强逻辑性、科学性、以及宏观规划的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遇到瓶颈时,吕老师会帮助我们仔细分析课题脉络,指出正确的研究方向。每一个发现和假说,总要求我们多方面反复探索,用多层次的方法充分验证。每每看到现象清晰,条理分明的figure,他的喜不自胜和爽朗的杠铃笑,让我们所经历的实验挫折、困难和沮丧一扫而空,眼中和他一样,只见科学之美,生命之伟。

科研以外,吕老师又绝对地“好说话”,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遥记得硕士一年级跟随师姐学习,她告诉我:“选择了吕老师,是你们作为研究生最幸运的事情。”而随后的研究生岁月也逐步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他常常说:“我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你们发自内心的热爱科研。”整个生化,吕老师常常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人,在担任基础医学院院长重任前,他连散步也最偏爱自己亲手打造的生化三楼实验室。在承担院长职务后,他也在参加不同会议的间歇,努力抽取更多时间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生化人都极其清楚吕老师这样的工作强度超负荷,比往常更加辛苦,懂事的孩子们只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工作,尽力少让老师操心。他曾告诉我们:“我不能亲手帮你们解决一切困难,但是我要让你们知道,我跟你们在一起。”在外面,提起自己的研究生,永远的开篇语是:“得多关心娃们……”。

我在生化的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了近8年,从懵懂的学生,到选定自己人生的方向,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专业科研人员,我明白吕老师在导师的角色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衷心感谢科研的道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以为好导师;衷心感谢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有这样一位父亲般的智者指引方向。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中,能践行导师的教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负期望。

2016届博士蓝茜 

(38)

岁月踏着海浪的足迹将光阴洗礼,梦想伴着海风的气息将希望传递。人生路上,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流连忘返、久久难忘;也会有一个人,让我们倾心铭记,受益终身,吕社民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把我领进科学研究的大门,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心怀感恩,将吕老师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大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万象纷杂中,吕老师告诉我们,不忘初心,不忘本真。用一颗真挚的心去看待世界,用一颗踏实的心去做事情。记得我们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吕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每周三晚上组织生化系的研究生轮流学习并给大家讲述一篇高水平的文献。刚开始我讲一篇文献大概需要准备一个月的时间,非常的吃力,但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熏陶,我的进步非常明显,相信生化系的学生们都深有体会。另外,我们很多次晚上离开生化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吕老师一个人还在办公室看文献,给学生们更好的传递科研动态及本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再此,感谢我的老师吕社民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钦佩。

在生活上,吕老师平易近人,心胸豁达、态度乐观、总是替我们着想,生化系的每个人面临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各种问题,吕老师总是鼓励并帮助每个人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吕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中的领航人,生活中的亲人,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祝吕老师身体健康,每天有个好心情。

2009届硕士研究生王飞苗